前言
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法则: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法则。
唯物辩证法需要弄清楚的问题: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的矛盾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对抗在矛盾中的地位。
两种宇宙观
人类对宇宙发展法则的两种见解:
- 形而上学
- 辩证法
这两种见解是相互对立的两种宇宙观。
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亦称玄学。
唯心论,唯物论都是形而上学的。它们以及后来的进化论、机械唯物论,都是用来对抗唯物辩证法的。
形而上学家认为:
世界上各种不同事物和事物的特性,从它们一开始存在的时候就是如此。后来的变化,不过是数量上的扩大或缩小。他们认为一种事物永远只能反复地产生为同样的事物,而不能变化为另一种不同的事物。在形而上学家看来,资本主义的剥削,资本主义的竞争,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人思想等,就是古代的奴隶社会里,甚至在原始社会里,都可以找得出来, 而且会要永远不变地存在下去。说到社会发展的原因,他们就用社会外部的地理、气候等条件去说明。他们简单地从事物外部找发展的原因,否认唯物辩证法所主张的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的学说。因此,他们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
概括:形而上学家只是从事物外部找发展的原因,否认事物因内部矛盾引起发展。不能解释事物的质的多样性,不能解释一种质变为他种质的现象。
唯物辩证法
和形而上学的宇宙观相反。
唯物辩证法的宇宙观主张从事物的内部、从一事物对他事物的关系去研究事物的发展,即把事物的发展看做是事物内部的必然的自己的运动,而每一事物的运动都和他的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着。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任何事物都有这种矛盾性,因此引起了事物的运动和发展。事物内部的这种矛盾性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一事物和他事物的互相联系和互相影响则是事物发展的第二位原因。
概括: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内部,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唯物辩证法并不排除外部的原因。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
结论
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是教导人们要善于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的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指出解决矛盾的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
分析矛盾普遍性的问题的过程:矛盾的普遍性 → 矛盾的的特殊性 → 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或绝对性问题有两方面的意义:
- 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
- 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恩格斯说:“运动本身就是矛盾”。
列宁对于对立统一法则所下的定义:“承认(发现)自然界(精神和社会两者也在内)的一切现象和过程都含有互相矛盾、互相排斥、互相对立的趋向”。
矛盾的普遍性现象例子:
- 在数学中:正和负,微分和积分
- 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
- 在物理学中:阴电和阳电
- 在化学中:原子的化合和分解
- 在社会科学中:阶级斗争
- 在战争中:攻守,进退,胜败
- 在人中:人的内部无限的认识能力与此种认识能力仅在外部被局限的而且认识上也被局限的个别人们身上的实际的实现二者之间的矛盾,是在人类世代的无穷的——至少对于我们,实际上是无穷的——连续系列之中,是在无穷的前进运动之中解决的。
结论:不论是简单的运动形式,或复杂的运动形式,不论是客观现象,或思想现象,矛盾是普遍地存在着,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
矛盾的特殊性
矛盾的特殊性和相对性,从下面几种情况去研究:
1.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有特殊性
认识事物的事物的基础的东西,必须注意它和其他运动形式的质的区别。只有注意了这一点,才有可能区别事物。任何运动形式,其内部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这就是世界上诸事物所以有千差万别的内在的原因,或者叫做根据。
物质的运动形式
未完待续。。。
文档信息
- 本文作者:Wang Jiang
- 本文链接:https://wjrye.github.io/wiki/2019-03-26-Mao/
- 版权声明:自由转载-非商用-非衍生-保持署名(创意共享3.0许可证)